8月20日下午,应20级马克思主义理论(1)班班委会邀请,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国吉为我院部分19级、20级同学和21级全体新生作有关《共产党宣言》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学院团总支科研中心主办并于线上进行,20级马克思主义理论(1)班团支部副书记、班长岑朝阳主持。
国吉从《共产党宣言》的重要性、基本框架、主体内容出发,对《共产党宣言》的本体和外延两方面研究方向进行了系统而全面地梳理:
一方面,在本体研究层面,国吉研究方向分为八个方面,为加强同学们的问题意识,启发大家对文本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独到的问题和建议:
第一是常规性梳理。第二是私有制。所熟悉的消灭私有制中的“消灭”是不是直观意义上的“消灭”?消灭一词是否有扬弃之义,私有制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第三是空间思想。资本积累在社会形态更替中发生空间转向,而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问题,正是可以由空间思想来解答。第四是全球化。《共产党宣言》中的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这一句就非常具有全球化思想,但依托一定空间,全球化的利弊是在推动还是阻碍无产者之间的联合呢?第五是人的全面发展。什么是全面?实现全面发展的路径是什么?自由发展中的自由定义是什么?第六是“两个必然”。如何实现?马克思著作中有没有用到过“资本主义”这个词?第七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一定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吗?第八是《共产党宣言》的七篇序言问题研究。
另一方面,在外延研究层面,国吉建议大家有兴趣可以研究有关马列理论的版本学研究、传播学研究和翻译研究。版本学研究可以探讨不同版本之间思想的变化,翻译研究可以感受不同语言不同语境下的真正含义,而传播学则可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类著作将思想史结合起来。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针对讲座内容的疑问进行了提问,国吉同学进行了一一回答,讲座自此圆满结束。本次线上学术讲座提升了同学们的问题意识,也对2021级同学开启全新的研究生学习阶段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经过本次讲座,同学们对《共产党宣言》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于同学们在今后研究中从多角度、多维度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经典文本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内容的讲解让大家对《共产党宣言》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通讯员:严昭华 岑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