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风采  >  正文 团学风采

喜报:我院研究生岑朝阳论文获评全国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青年学者论文二等奖

发布时间:2021-04-10  

近日,由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发起,上海师范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主办,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青年学报》编辑部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承办的关于劳动哲学、伦理学及跨学科研究高端学术论坛——“第六届全国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以线下+线上的方式成功举办。我院2020级研究生岑朝阳作为论文获奖代表受邀参加论坛并作题为《数字资本主义境域下的劳动批判》专题报告。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劳动幸福·民生保障·社会公正”,并设“劳动幸福与民生保障”、“劳动精神与劳动教育”和“人工智能与当代劳动新发展”三个分论坛。在本次论坛中,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同舫,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财经大学首批资深教授、国家文科二级教授鲁品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全国宣传文化“四个一批”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邱耕田,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巍等分别作了主旨报告。


 


我院2020级研究生岑朝阳的论文从全国近千篇论文中脱颖而出,经过层层筛选首先入选此次论坛参会的136篇论文,后经主办方再审、专家评审、组委会审核,获评全国二等奖(全国仅4名),其他获奖论文作者分别是:上海师范大学特聘副研究员王绍梁(一等奖)、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苏令银(一等奖)、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陈茜(二等奖)、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博士研究生陈兵(二等奖)、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杨丽京(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从略)。


 


我院研究生岑朝阳应主办方邀请,在本次研讨会“人工智能与当代劳动新发展”分论坛作题为《数字资本主义境域下的劳动批判》的学术报告,他结合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及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的生命政治哲学,综合国内学界现有研究成果,对数字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进行了批判性分析。他指出,与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是人与生俱来的需求,人需要在人际交往中寻求归属感与爱。特别是当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到今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无产阶级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开始渴望参与到社会关系中去寻求认可与尊重,形成格外强烈的社交需求。而数字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社交媒介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交往平台,互联网用户在平台上沟通、交流,进行一系列的社交活动。一方面,嵌入人工智能的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交流途径;另一方面,这一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又为资本积累和剩余价值掠夺开辟了新的航道,而且在技术的粉饰下,剥削变得更加隐蔽。利润逻辑统治下的互联网社交平台是资本在数字时代最可靠的增殖的场所,而这无疑会加重社会的不平等和加快贫困的积累:一部分人依靠资本夺走他人的劳动产生的剩余价值,而另一部分人则在无形中被自己的劳动果实所剥削。在今天的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劳动产品不仅不归劳动者所有,反而还会被资本家用于剥削劳动者。

本次会议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形式,线上参会近万人。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反响热烈,对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劳动幸福民生保障社会公正方面的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址: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928号  邮编310018
Copyright © 2014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