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罗海曦大校做客我校金沙讲坛,以“忆红军故事,走新的长征”为题讲述长征故事、传播长征精神、解读红色文化。本次活动是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与我校联合举办的“2016浙江党史文化进校园”的系列活动之一,由校党委宣传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校人文社科办公室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校社科联承办。
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校大学生中特理论研究会成员、校内预约青年教师等共计200多人到场聆听。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渠长根主持。
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罗海曦教授以父辈亲历长征的故事作为讲座的切入点,精选了长征途中的特色人物、事件、物品,深深地吸引着听众。罗教授告诉我们“当了共产党的兵就要‘勇敢不怕死’,这是打胜仗的最基本条件”,“以少对多勇夺高地,缴获一门英雄炮”的故事诠释了这一原则。两百名战士为了不成为俘虏,不伤及无辜百姓,在贵州石阡县甘溪英勇跳崖的震撼故事,则应和了罗父罗章将军的话:“共产党是一个整体,牺牲者没走完的路,会有人接着走下去。”,前面的战士牺牲了,后面还会有千千万万的战士接着战斗,表现了红军长征时的组织意识。长征途中红军与“三位特殊人物”——张振汉(国民党中将)、薄复礼(瑞士传教士)、周素园(辛亥元老)的故事,展现了红军对党外人士的友好情谊。“四渡赤水”、“乌蒙山回旋战”等多个战斗故事展现中国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英勇和智慧。罗教授激情澎湃的讲解中,让我们重温了长征艰苦而伟大的岁月,感觉到长征就在我们的眼前,长征离我们并不遥远。
同时,罗海曦教授还从理论方面为我们解释了什么是长征:长征是一部艰难的历史斗争,长征胜利,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与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的意义,不仅在于长征胜利为我们提供的可借鉴经验,还在于它代表了一支威武之师成长发展的胜利,代表了红军思想理论和政治路线的胜利,这是辉煌而不可磨灭的。罗海曦也告诫同学们:“优越的条件不一定有,奋斗的精神一定要有,你们要成为奋斗的一代。要牢记习近平书记强调的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现场师生也与罗教授进行了交流互动。渠长根院长做了精彩的点评,希望我校思政老师能身体力行的传递长征精神,希望学生们能继续前行,进行新的长征。
整场报告热情洋溢、真实生动、发人深省,赢得了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
报告开始前,我校党委副书记周文龙教授会见了罗教授。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王祖强和引处长尹福瑛与我校师生一起全程听取罗教授的报告。
通讯员:孙云
罗海曦简介:
罗海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授,大校军衔,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井冈红军人物研究分会会员,江西党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军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国防经济研究会理论部主任等。
公开出版专著、译著(含合作)20部,发表论文、译文160余篇。主要著作有:《万水千山只等闲——红二方面军征战记》、《我的父辈在长征中》、《国防理论》、《国防发展战略研究》等。
参加过由中央军委张万年副主席任主编的全国党校教材《当代世界军事和中国国防》写作组撰写工作和全国重大课题《邓小平国防理论》的编委和撰写工作。其中《国防理论》获全军科研二等奖,《邓小平新时期国防建设思想研究》获全军优秀政治理论教材特别奖。
电视专题片《东江纵队》军事顾问;《世界百年空战揭密》、《影片“建党伟业”中的故事》、《影片“建国大业”中的故事》、《心理战纵横谈》主讲人。
电视专题片《长征红军在四川》、《大会师》、《缅怀先烈话长征》、《军魂》、《延安延安》、《怀念平山之“子弟兵转战南北”》《东江纵队》《缅怀先烈话长征》嘉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