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学校首页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我院师生赴桐庐、富阳两地开展红色文化实践调研

发布时间:2015-12-08  

12月5日至6日,我院党总支书记高丽静、院长渠长根带领学院师生30多人赴桐庐、富阳两地开展红色文化实践调研。

5日,师生一行来到革命老区、我院红色文化实践基地桐庐县新合乡开展调研。在乡政府领导的带领下,大家首先参观了新合乡引坑村的钟氏大屋。钟氏大屋是桐庐县现存唯一一座家族聚居型民居,历史上引坑钟氏基本聚居于此,同时也是解放战争时期金萧支队召开千人大会的旧址。整座建筑较好地保存了历史风貌,是既开放又封闭的家族聚居大屋,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目前,钟氏大屋已入编《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整座建筑将在保护与合理开发中焕发出新生机。接下来参观的引坑村文化礼堂,是当地政府建设美丽乡村的又一种尝试。桐庐号称中国最美丽的县,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坚持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列入规划。引坑村的文化礼堂,更是别具特色,通过综合开发利用乡村资源,建设集乡村历史展示、文化活动、旅游宣传、乡村民宿等于一体的新型农村文化聚集点,因而不仅具有历史韵味,更富于时代气息,引起了师生们的极大兴趣。

革命教育基地——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纪念馆,是此次调研的重点。金萧支队纪念馆是2014年我院与新合乡政府和杭州达利富丝绸有限公司共同创建的“杭州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桐庐)”挂牌的地方。该馆展厅有38个版面的图版,共展出上级对金萧支队的指示、文件和反映金萧支队战斗生活的照片、图表176幅,陈列被服厂使用过的缝纫机、金萧报社刻印的金萧报、修械所制造的枪弹、后方医院的器械等实物数十件。在纪念馆,师生们一方面认真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又祭拜了烈士纪念碑,瞻仰了金萧支队原政委张凡、支队长蒋明达墓地,全面深入地了解了金萧支队成长和发展的历程,现场感知了当年这支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苦奋斗和卓越贡献。在金萧支队纪念馆附近,师生们还领悟当年被服厂、器械厂、《金萧报》报社等遗址遗迹。

此次调研得到了新合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乡长刘建钟和陈副乡长等热情引导我们,并提供了诸多便利。因此,尽管整个行程冬雨绵绵,依然有效地保障了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6日,师生一行赶赴位于富阳区银湖街道受降村的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一起追忆历史,缅怀先烈。该馆是浙江省唯一的大型抗战胜利主题纪念馆。展馆灰色的主基调给人以庄严沉重的感觉。师生们首先参观了纪念馆的地下展厅,展厅分“侵略暴行”、“不屈抗战”、“胜利欢庆”三大部分。师生还在展厅的影视厅观看了抗战影视资料,影视资料再现了当年日军的残暴行径以及浙江军民奋起反抗、保家卫国的不屈精神。随后,师生一行来到受降厅,该厅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厅内以场景模拟、图片、多媒体形式展示了当年日军受降的情景。走出展厅,来到一座钟塔前,当有人经过时,大钟就会自动发出声响,它警示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最后,师生一行来到“千人坑”,在纪念碑前,大家鞠躬致敬,缅怀当年被日军残害的无辜百姓。

院长渠长根教授还向大家重点讲述了该展览馆的设计、建造过程、特色及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指出这是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政府设立的16个受降点之一,也是大陆以“受降”为主题的抗战胜利纪念设施中的第二家(另一家在湖南芷江),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警示未来”是该馆建设和开发的宗旨。

作为全国五十家“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之一,我院多年来一直坚持把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特别注重实践教学,通过现场体悟、实地感知、访谈调研等多种途径和方式方法,引导师生一起学习、把握红色文化,深化对近代中国“三个历史必然性”和“三个自信”的认同与自觉坚持。此次调研,即属于我院红色文化研究与教学系列活动中的一项。

通讯员:王小曼、张艺龄

 

 

 

 

 

地址: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928号  邮编310018
Copyright © 2014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