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学校首页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蒋海怒老师的专著《晚清政治与佛学》入选《中华读书报》推荐书目

发布时间:2013-04-02  

我院副教授蒋海怒(哲学博士,佛教思想史博士后)近著《晚清政治与佛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1版1印)近日入选《中华读书报》2013年3月推荐书目(二十种之一)。该书聚焦于晚清政治思潮演进过程中的佛学兴起这一思想史现象,探讨了佛学史与政治思想史、学术史之间的密合关系,对于近代思想史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政治与宗教看起来似乎两不相干,其实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陈寅恪先生曾说:“世人或谓宗教与政治不同物,是以二者不可参互合论。然自来史实所昭示,宗教与政治终不能无所关涉”,这一点在晚清佛学的异峰突起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在1894-1911年间,大量的带有浓重佛教氛围的政治论说逐次进入我们的视野。佛教的名相被广泛地使用于政治辞令,佛学的义理被巧妙地赋予新的解释以润饰政治的诉求,佛教的思想成为新学家群体沟通中西学问的触媒。佛学远离了兰若和经堂,变成了“政治家佛学”。晚清政治佛学可远溯至乾嘉之际的彭绍升,后经龚定盦、杨文会至等人的努力,最后在康有为、夏曾佑、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宋恕、章炳麟那里成为政治意欲的一个重要表达方式。在此政治佛学场域中,有两个维度值得注意:经学史和西学东渐史。由于清代经学繁荣,当这些来自古文经学的朴学家、今文经学的公羊学家、宋学的理学家思考“政治佛学”的时候,往往秉承着固有的经学思维方式,因此成为“经学化的佛学思考”,在话语方式上不同于传统的“弘教”话语。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佛学在“西学东渐”过程中的媒介作用。“宗教每为文化之先锋”(陈援庵语),在政经制度和格致之学而外,新学家们普遍认为宗教思想是西方的富强背后的人文动源,他们最后则选择了求之于“佛”而来沟通“西学”的道路。考察晚清“政治佛学”,一方面可以促成晚清思想场景中的佛学价值观与中国政治意识纠葛的“问题群集”从幽暗走向显豁,从而走向对此“政治宗教语境”更为学理化的研究;另一方面,佛学在晚清“古今、中西”多元文化交汇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功也能得以渐趋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本书力求融宗教史、政治思想史和学术史于一体,跳越专业局限,从更为综合的层次多方面考察晚清政治佛学的勃兴,在研究方法论和叙述风格方面有一定特色。此次入选《中华读书报》推荐书单,表明该书已经进入“知识公共空间”。

地址: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928号  邮编310018
Copyright © 2014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