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学校首页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鲜活的实例 生动的课堂

发布时间:2010-04-25  

——记我院华西村之行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很大决策,中华民族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尤其是农村,经过30年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足,所谓“农民富,天下富;农民稳,天下稳”,“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的首要问题。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天下第一村”—华西村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4月17日,我们怀着仰慕的心情来到了天下闻名的华西村参观考察。

对于华西村,我们早已耳闻:富裕的村庄,美丽的家园,勤劳肯干的广大村民,富含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精神的村官吴仁宝。但耳闻不如目见,我们的所见所触无不给我们强烈的震撼。

刚下高速进入村口,就见遒劲疏朗的“天下第一村”几个大字,像敦睦宽厚的长者敞开双臂笑迎八方客人。放眼望去,整齐划一的别墅如棋盘布局在群山之中,蔚为壮观。据说,华西村的别墅住宅已经发展到了第六代,小的别墅有300多平方米,大的三层600多平方米。第四代别墅以后,一律是双车库。每家每户水电气俱全,门前绿草成茵,花木似锦。有些别墅前还修有几十平方米的私家泳池。让人看了欣羡不已。

据介绍,华西村在1961年建村时面积只有0.96平方公里,人口667人;通过“一分五统”的方式合并周围20多个村后现在发展为35平方公里,3.5万人的大村庄。当年集体积累只有1764元,人均分配53元,欠债1.5万元;而今总资产已达214亿元,2009年华西村实现销售收入超500亿,发完工资交税后剩下可以用的钱超过30亿元,人均交税46万元,老百姓收入连续6年超过人均8万元。这一组鲜活的数据是华西村人民辛劳奋斗50年的最有力的证明。

村中间有一幢15层的塔楼,这就是华西村标志性建筑“华西金塔”。进入塔内,迎面是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天下第一塔”。据说一年有200多万游客,可以为华西村带来4000多万元的收入。塔顶观光层挂满了各级领导的视察照片和题词。塔顶还有4尊金光闪闪的塑像,分别代表了“福、禄、寿、喜”,塑像旁的说明饶有趣味。财神像上面写着:“市场经济的今天树立财神像,为的是让大家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公正、公平、合理、合法管理好家庭、企业和国家的财政。”。2005年,华西村在金塔的西南侧又修建了9栋十余层高的塔楼,造型和外立面都与金塔相似,形成了一个“塔群”。这9栋高层楼分别用于村里的体检中心、财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塔群宾馆、大学生公寓,还有两座是江苏省干部培训基地。为了节约土地,华西村集资20亿正在建造“华西增地空中大楼”,有74层328米高,是华西村人明年向华西村建村50周年的献礼。

改革开放30年来,经过华西村人民的励精图治,华西村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五业(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旅游业)发展;五容(山容、河容、田容、厂容、村容)美丽;五子(票子、房子、车子、孩子、面子)幸福。华西人民要打造的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村庄;要培养的是“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村民;华西村要追求的不是百强企业,不是百亿企业,而是百年企业。他们要的发展是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今日的华西村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等多种产业并举,基本形成“南有‘钱庄’—工业经济区、中有‘天堂’—村民生活居住区、北有‘粮仓’—农林科技示范园区”的现代化格局,走出了一条经济繁荣、农民富裕、社会和谐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在华西村生态观光温室中,各种鲜花在百花园中争奇斗艳,众多树木苍翠欲滴生长在百树园,百果园里各种奇珍异果琳琅满目。通过温室和滴灌,它们生长旺盛四季如春。蔬菜森林采用柱形栽培装置使生产向空间发展,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温室设施利用率,真正是资源节约型农业和工厂化高效农业的先进代表。

在经济发展村容变化的同时,华西村人不忘精神文明建设。到处可以看到吴仁宝说的这样句子:“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寸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这不仅体现着老书记大公无私、心系群众的情怀,也教育着年轻的一代,成为凝聚全村人民的精神动力。

华西村农民能过上这样的好生活,离不开好带头人吴仁宝书记,更离不开党的好政策,是与他们长期创新、完善和坚持“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分不开的,它们是我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

参观完毕,我们啧啧赞叹,深受教育和鼓舞,心中默默祝愿华西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将来更加美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要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积极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我们坚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的生活会更加富足美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更多美丽富裕的华西村!中华民族的崛起,必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信息来源:院分工会

地址: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928号  邮编310018
Copyright © 2014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