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我院第52期读书报告会在2S538举行。刘天喜老师出席并担任点评教师,本次读书报告会由马院团总支科研部方沁怡主持,我院2018级研究生韩佳琳、刘凯、林妙、李时刻、王钰涵、李洪周、吕灏、刘贝分别做了一次读书分享。
韩佳琳
《保卫马克思》
这本论文集中,阿尔都塞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保卫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从中我看到了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挖掘与思考,也为我今后阅读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带来了许多灵感与启发。
刘凯
《乌托邦》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大都思想比较先进,反对中世纪的禁欲观念和神权主义,坚持以人为本,相信人的力量,力求满足人的情感和兴趣。托马斯·莫尔当然也具有上述的特征。他在《乌托邦》这部著作中,为当日英国广大劳苦群众所遭受的水深火热的痛苦,慷慨陈词,大声疾呼。不仅如此,他还指出造成这种痛苦的根源,并提出具体的办法和措施,要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他认为是具有普遍性的重大社会问题。在这一点上,他表现出丰富的才华,巨大的热情,过人的胆略,并阐述了精辟的论述。
林妙
《回到马克思》
回到马克思,回到初心开始的地方。学习马克思,坚定我们的崇高信仰与追求。回到马克思,像他那样做一个不懈奋斗的人,追求自由与解放,不断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李时刻
《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人在平凡的世界中经历着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人生。这是每个人的历史,构成所有人的历史。当代中国社会在曲折中前进,而这个时代的人们,用自己的平凡谱写不平凡的可能。“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王钰涵
《青年们,阅读马克思吧!》
读完此书,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的共产主义信仰。有信仰,青春才不会无处安放;有信仰,人生才不会随波逐流;有信仰,理想才不会被迷茫驱散。多感受信仰的力量,多沐浴信仰的光华,多点燃信仰的火花,我们就会明白出发的意义、目标的深义,就能步伐坚定、永远向前,向着共产党人的高标准挺进!
李洪周
《审美自由论》
《审美自由论》主要是对美的自由本质特点的探讨。关于美学、美和审美的话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在中国这个特殊环境中尤其如此。但《审美自由论》除了对美学上的基本问题加深了论证以外,同时对少有涉及的专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吕灏
《抗战时期浙江省社会变迁研究》
《抗战时期浙江省社会变迁研究》这本书,以庞大的文献史料作为支撑,详细的描述了抗战时期日军对华做出的残忍暴行,以精确到个位的统计数据,严谨的论证抗战浙江的人数,财产损失。同时讲诉了国民党时期浙江的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各方面的变化,对于研究浙江党史,浙西南革命精神有着极大的帮助。
刘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在前人异化研究的基础上,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逻辑出发,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分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发端、根源以及原始推动力。同时,也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刘天喜老师做了精彩的点评并指出,读书分享最主要的是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去批判书本,学会独立思考。他还给读书报告本身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让同学体悟书本的同时感受到了更深沉次的思考。本次读书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通讯员:张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