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合肥日报》理论版刊发我院汪佳佳老师理论文章《牢固树立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
文章全文:
牢固树立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
汪佳佳
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研究基地
2004年3月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文章《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文章明确提出:“能否坚持求真务实,为人民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尽心竭力解难事,与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发展观是否正确、是否科学有密切关系。”这篇文章深刻阐明了何为正确的政绩观以及如何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
“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造福,应该有政绩,也必须追求政绩。”所谓政绩,就是领导干部“主政一方、为官一任”的工作业绩。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主政地方干出人民称道的政绩,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才干、能力、水平的具体检验,也是综合评价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称职的重要标尺。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追求政绩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但是,我们要坚决摒弃和反对那些虚报数字、“面子工程”、“盆景工程”等浮夸的“政绩”;对那些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能够让党和人民满意且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就要敢于旗帜鲜明地追求,敢于理直气壮地创造。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科学的政绩观。
“树政绩的根本途径是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天下事有利于民者,则当厚其本,深其源”。树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人民的需求在哪里,领导干部就要在哪里动脑筋,想办法,干实事,人民的利益在哪里,领导干部就要在哪里搞调研、出政策、抓落实;树政绩,还要懂得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从全局角度、以长远眼光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趋势、方向和规律。“两山理念”提出和践行就是结合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无愧于时代的伟大政绩。
“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人民放在心上,我们才不会一叶障目,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除了人民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只有一以贯之地坚持为人民谋利益,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才能不断树立无愧于初心使命,无愧于时代的伟大政绩。
文章刊发链接:http://newspaper.hf365.com/hfrb/pc/content/202007/02/content_176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