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学校首页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清华大学刘书林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

发布时间:2023-11-10  

11月3日,清华大学“杰出人才”、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党务副主编刘书林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作题为“新时代中华文明展示的新魅力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天生主持,师生代表以线上或线下方式聆听报告。

学术报告开始前,举行了简短的兼职教授聘任仪式,刘书林为“马克思主义论坛”题字留念。

刘书林教授从中华民族复兴与中华文明的时代价值、从“大道之行”的理想国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从“民为邦本”到以人民为中心、“实事求是”精神穿越五千年等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第二个结合”的理论意蕴和实践要求。他指出,中华文明具有“多元起源、中原核心、一体结构”的特点,是世界文明古国唯一“不断流”的文明。引用著名历史学家刘家和、雷海宗先生等学者的相关研究,以生动详实的史料讲述了“满天星斗的小国逐渐凝聚成统一的大国”的历程,阐明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在于文明中心与边缘的交流、互动与融合。学术报告坚持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以古今比较、融通中外的方式,实事求是地分析论证了社会历史运行的客观过程,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呼唤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并对中华文明的时代价值与独特魅力进行了深刻的阐释。

在互动环节,刘书林教授还和师生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整个报告历时三个小时,师生们在刘教授的娓娓道来中受益匪浅。

报告结束后,胡天生院长在总结中对刘书林教授带来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感谢,认为报告引经据典,形象生动,精义入神,生动地阐明了中华文明的时代价值与独特魅力,有助于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为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多元视角,对于师生们推进科学研究、增强历史主动、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此次报告会由学校党委宣传部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研究基地、浙江省基层党建研究中心承办。



主讲人介绍:

刘书林,山东省德州人,1946年11月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共运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获法学博士学位。1997年1月起任教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研究院研究员(兼),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曾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高校德育研究中心第一、二届主任。现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组成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2007年至今),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精品教材奖,北京市高校德育先进个人,清华大学“杰出人才”奖,三次获“清华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称号。2017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部等三家学术单位评为“近年最具影响力的30位马克思主义学者”之一。2021年1月获北京市第16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1年3月获教育部第八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表著作18部,在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所著《当代中国人权状况报告》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强国之路20年》获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



地址: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928号  邮编310018
Copyright © 2014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