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学校首页
主题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教育  >  正文 主题教育

    【光明日报客户端】报道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团队探寻科学家精神

    发布时间:2023-05-02  

    5月1日,【光明日报客户端】报道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团队通过走访、调研、宣讲,探寻科学家精神。

    原文如下:

    走访、调研、宣讲,浙江理工大学团队探寻科学家精神

    “16支教授团队、40多次走访、100多家企业,这是我们常山研究院院长潘海鹏走访调研的记录。通过调研交流了解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和发展困局,并以技术支持助力企业攻克卡脖子难题。”近日,浙江理工大学常山研究院教师顾敏明在学校举办的“科学家精神”宣讲大赛上动情地讲述。

    团队调研苏步青故居

    为探寻浙籍科学家精神,去年8月开始,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支调研队伍,先后前往杭州、金华、宁波等地,走访钱学森故居、竺可桢故居和纪念馆、苏步青励志教育馆、严济慈陈列馆、谈家桢生命健康教育馆、屠呦呦旧居陈列馆等浙江省六家科学家的展馆和故居,开展“浙里红色科学家精神”探寻之旅。“我们想通过团队的努力,让科学家精神见人见事见物见精神、可敬可亲可感可学习。”带队教师杨艳琼说。

    “每调研一个纪念馆,我们都会与参观的游客进行交流。他们普遍觉得场馆的讲解词有些枯燥单调,讲解过程中也缺乏必要的互动与引导,难以引起共鸣。”调研团队成员姜羽晴说,“目前,面对不同群体弘扬和传播科学家精神,缺乏差异化和针对性,难以使公众对科学知识及其背后的科学家精神产生兴趣。”

    针对发现的问题,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在浙江省科协的帮助下与科学家场馆建立联系,对原有的场馆讲解稿进行精细化、个性化修改。团队共修改完成近五万字的讲解稿,将站点、手势、受众、具体事迹有机地融合。“修改后,我们的讲解词更立体化了,游客也更有兴趣去听、去问。”竺可桢故居的讲解员李子涵说。

    团队与谈家桢生命健康教育馆的讲解员共磨讲稿

    “我们还应针对不同的年龄层定制不同内容的讲解稿。”浙江理工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渠长根教授在给调研团队指导时说,“科学家精神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要内容,那些堪称时代榜样的科学家,才是当代青年最应该追的‘星’。”

    依托浙江省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红信宣讲工作室的专业指导,浙江理工大学打造了红信宣讲品牌,建立指导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中学生四级宣讲人员队伍库,引导广大宣讲员进学校、进社区、进场馆、进田野。

    前不久,红信讲习团走进杭州市钱塘区汇澜社区,结合科学家苏步青与雷锋的具体事迹对社区居民进行宣讲。同时,通过与社区的小朋友一起进行粘土手工制作、主题绘画等,增强社区居民和小学生们了对科学家精神的了解。“对于中学生,我们会邀请高校专业课老师讲解专业知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求知欲望。对于小学生,则更注重科学知识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科学的乐趣。”宣讲员贾雪娜说。

    团队在“前进街道”宣讲科学家精神

    据介绍,团队还与浙江理工大学“8090”新时代辅导员理论宣讲团、钱塘麦浪宣讲团、全国千支“强国有我,‘核’你一起”大学生志愿宣讲团、“浙理青享”理论宣讲工作室等浙江省内各宣讲团体合作。“营造全民崇尚科学家精神的氛围非常重要,通过科学家精神促进教育、创新和社会进步。”该调研团队项目负责人高丽静教授说。(通讯员 叶臻 张若娴 光明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刘习 记者 陆健)

    新闻来源网址: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339e4ea2994c43279552efe637541bb8


    地址: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928号  邮编310018
    Copyright © 2014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