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王艳娟 |
性别 |
女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
籍贯 |
山东寿光 |
民族 |
汉 |
出生年月 |
1979.9 |
职务/职称 |
教研部主任/教授 |
学历/学位 |
博士/ 博士 |
所在学院(部)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进校时间 |
2009.7 |
电子邮箱 |
yanjuan3344@163.com |
王艳娟
王艳娟,女,中共党员,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导。现任教研部主任,省级一流课程负责人,省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负责人等,带领教研部两次获得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注重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教学事迹被CCTV新闻联播、光明日报、浙江卫视、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报等媒体报道。
党建工作
在任教工二支部书记期间,作为负责人成功申报了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浙江省第二批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2021.12。
“红色文化与浙江省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力的提升研究”,党建与思政研究课题,浙江理工大学,主持,2020.5。
微党课《最可爱的人》,浙江理工大学,一等奖,2020.4。
“双带头人书记工作室”,浙江理工大学,2019.6。
“寻访美丽乡村,弘扬红色基因”,获得“最有粘度的主题党日活动”,浙江理工大学,支部书记,2019.12。
党建特色品牌项目:“思政立根 红魂育人——浙理马院教二支部的红色文化特色育人”,浙江理工大学,主持,2019.7。
教学成果奖
学科引领、平台构建、社会服务——红色文化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2.3,5/9。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五微一体”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中国 “纺织之光”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1.11,主持。
浙江省省级在线课程,省部级,负责人,2020.3。
浙江省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省部级,负责人,2020.1。
“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寻访团队,浙江省暑期社会实践风采大赛百强团队,省部级奖,指导教师,2019.12。
浙江理工大学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2019.3。
《“移动微课堂”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浙江理工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9.1,1/7。
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视频组),二等奖,浙江省高校师培中心,2017.12。
《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三位一体”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中国纺织工会教学成果三等奖,省部级,2017.11,1/7。
浙江省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浙江省教育厅,2017.10。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教育部思政课教指委,2017.10,1/1。
浙江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视频组)二等奖,浙江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2017.12,1/1。
《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三位一体”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省教育厅/省工会 省部级,2017.08,1/5。
《高校思政课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教学的改革与优化》,获浙江理工大学党建与思政工作年会论文一等奖,2017.5,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三性”模式研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15.11,2/7。
荣誉称号
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理工大学,2021.7。
微党课《最可爱的人》,浙江理工大学,一等奖,2020.4。
浙江省省级在线课程,省部级,负责人,2020.3。
浙江省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省部级,负责人,2020.1。
“蒋抑卮先生教育基金”教学奖,浙江理工大学,2019.9。
“双带头人书记工作室”,厅局级,浙江理工大学,负责人,2019.9。
浙江理工大学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2019.3。
华鼎师德师风奖,浙江理工大学,2018.10。
浙江理工大学,“五四青年奖章”,2018.5。
教学育人先进,浙江理工大学,2018.3。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教育部,2017.10。
浙江省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浙江省教育厅,2017.10。
校级先进工作者,浙江理工大学,2017.3。
教学育人先进,浙江理工大学,2017.3。
主持的科研课题
1.《红色文化引领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路径研究》,浙江省高校思政专项,2021.4,主持。
2.浙江省中国共产党报刊宣传的动员策略与效果研究(1921-1949),杭州市规划课题,2020.12,主持。
3.《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总报告》,丽水市党委宣传部,29万,2/6,2019.3。
4.《民国时期大学外国历史学科化研究》,浙江省社科规划办课题,主持,2012.6-2018.12,结题。
5.浙江现代进步报刊研究,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2014.9-2017.4,结题。
6.当代大学生网络责任教育的研究——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建设为例,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3.01-2015.12,结题。
7.参编《G20峰会涉外安全预案百例》,获时任浙江省省委副书记王辉忠批示,2016.5。
主持的教改项目
中国社会变迁史专题讲座,浙江理工大学校级一流线下课程,2022.6。
浙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四史”课程的创新研究,浙江理工大学,2021-2023,主持。
浙江省互联网+教学示范课堂,2020.3,主持.
《移动互联环境下高校思政课“微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青年课题,2017-2019。
“微时代”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浙江省2016年度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2016-2018。
《中国社会变迁史专题讲座》,浙江理工大学育人示范课程,2018-2019。
《协同育人背景下红色文化创意的创新创业探索》,浙江理工大学实践教学专项课题,2018-2020。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浙江理工大学课程建设项目,2015.4-2017.4。
当代大学生网络责任教育的研究——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建设为例,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3.1-2014.9。
“教”“学”联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块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浙江理工大学教改项目,2012.9-2014.9。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网络责任教育的研究,浙江理工大学思政党建项目,2012.1-2012.12。
精品网络课程《中国社会变迁史专题讲座》,浙江理工大学课程建设项目,2013年度。
精品网络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浙江理工大学课程建设项目,2011年度。
网络环境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交互教育模式实现机制的探讨,浙江理工大学校级教改项目,2011.7-2012.6。
浙江省级精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91027),3/8,课程组秘书。
六、主要论著
《高校青年视角下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教育现代化》,2021(5)。
《大数据时代国内期刊“红色文化”栏目现状和传播影响力分析》,《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20.5。
国营剧团的时代价值——兼评《盛衰之间:上海评弹界的组织化(1951-1960)》,《地方文化研究》,2019(5)。
《民国时期大学世界历史课程体系的构建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8(6)。
《高校思政课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教学的改革与优化》,《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7.6。
《红色文化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实践——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7(2)。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的缺失及其培养路径》,《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6(6)。
《<万国史记>在清末中国的传播和影响》,《清史研究》,2016(3),一级期刊。
《迎拒之间的选择:清末科举改试策论与西史接引》,《甘肃社会科学》,2015(3),1/2。
《理工类院校历史文化通识课程的网络教学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8),1/1。
《红色名人印迹》,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副主编。
《网络环境下交互教育实现路径的探讨——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网络教学的实施为例》,《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3(3),1/1。
副主编教材《形势与政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11。
《论甲午之前经世实学视野下的海洋经济思想》,《明清海防研究》,2011.12,1/1。
参著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4。
《陈衡哲与“西洋史”创作》,《人文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论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1),1/1。
《试论清末民初世界历史知识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历史教学问题》,2008(5),1/1。
《湘军将领曾国荃及其部将述论》,《军事历史研究》,2008(2),1/1。
《“科学救国”与民国社会变迁(1911-1936)》,《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
其他
浙江理工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浙江省红信宣讲工作室成员、浙江省青年讲师团成员、浙江红船女儿讲师团成员等宣讲成员,浙江省教育厅智库“基层党建研究中心”核心成员,《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特约编辑、浙江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会理事、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成员等。
指导学生参加省新苗计划2项;获得省部级社会实践百强团队1项,获得省级思政微课二等奖比赛1项,获得厅局级“互联网”挑战杯等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2018-2022年。
“浙理小娟老师”弹幕课堂曾被CCTV新闻联播、浙江卫视新闻联播、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