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思政  >  党纪学习教育  >  正文 党纪学习教育

我院教工一支部举办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2021-11-29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刚刚通过的三万六千多字历史决议横空出世,百年大党的世纪回眸与未来展望正如火如荼。作为我党历史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分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三个历史决议,交相辉映。1124日,教工一支部济济一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旨在提升党员干部和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紧跟党政前沿,有的放矢,将《决议》精神融贯教学与工作。


 


支部书记毕昌萍主持会议,其以数字为轴线,以《决议》文本为主体,通过历史沿革、结构分析、实践理路、意义阐发,别开生面得生动阐发了《决议》内容。数字1“:一个重要成果、一个根本问题。数字”2“:”两个确立“、”两步走“。数字”3“:”三个目标“、”三个需要“、三次飞跃、三个重大的时代课题。数字”4“:四个历史时期成就总结,四个伟大飞跃,四个庄严宣告。数字”5“:五大“历史意义”。数字“10”:“十个坚持”、“十个明确”。数字“13”:十八大以来取得了十三个方面的成就。

 

 

 

讨论环节,胡天生指出,十九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决议》深刻揭示了我们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是我们党开拓创新、勇毅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深刻理解“十个明确”,全面把握“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进一步增强骨气底气,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密结合思政课教育教学,努力做好人才培养和研究宣传工作。

郑显理以疫情引发的死亡人数为支点,回溯了美国历史上的重大战争死亡规模,有力阐发了“东升西落”大格局下,全球体系重心转型的势不可挡。唐灵魁从世情、国情、党情出发,充分映衬了《决议》所表述的成就昭彰于世。邓安能抓住第三个历史决议相较于前两个历史决议名称的变化,剖析了历史语境的变化导致决议主旨、标的的变化。柳孟盛从具体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通过共同体概念的历史构型,揭示了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话语背后深刻的历史意蕴和哲学理据。肖驰以新飞跃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为结合点,阐述了其在课堂实践中采取的文化史视野,其认为中国模式的历史叙事应在政治、经济、文化的总体变奏中进行图绘。王勇立足教学实践认为,政治文件既是政治标的,又是学术胚胎。要融政治于学理,展学理入政治,只有构建结构性、体系性的历史脉络,才能充分诠释决议的精要。申婷以“坚持理论创新”为切入口,其认为思政课要深入浅出,更要浅入深出,既要故事载情,更要理论承重。理性的敲打才能锻造情感的璞玉。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仍在进行时,伟大复兴在征兆,让我们继续前进!




撰稿人:王勇



 

 

地址: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928号  邮编310018
Copyright © 2014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