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风采  >  正文 团学风采

我院成功举办第57期读书报告会

发布时间:2019-11-25  

1122日,我院第57期读书报告会在25号楼1310会议室举行。艾丹副教授出席并担任点评老师,本次读书报告会由学院团总支科研中心张译元主持,我院2019级研究生李雪莹、刘家蕾、吴燕霞、张译元、项凌柯、成彦彦、蒋超、张金华分别做了一次读书分享会。


  李雪莹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这本书是一本反驳之作。作者特里·伊格尔顿针对西方世界否定、攻击、甚至是污蔑马克思主义的十种典型论调一一进行有理有据的辩驳,同时抛出了很多震撼人心的观点。比如,资本主义越成功,道德就越败坏;马克思是国家的坚定反对者等等。作者通过大量实证内容,进一步阐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运作市场经济体系的可行性,同时还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观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契合点,对当下的经济建设工作有着深远且具有操作性的指导意义。书中十个问题不分先后,每个问题都十分犀利和棘手。当你看到问题时,你会觉得:完了,马克思主义是不成立的。但当你读完作者的回答之后你会发现你更坚定马克思主义了。  


张金华

《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开篇就说:从基层看去,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这句话不仅在说中国社会的阶层在行为方式和社会习惯方面都都浓厚的乡土气息或痕迹,也说明了这种乡土性存在于基层,但是由于长时间的发展像知识分子、工人、资本家等虽然是从基层中分离出来的,已经与乡土社会处于分离的状态,身上的乡土气息渐消。中国的社会确实是乡土性的社会,虽然那些从基层中分离出来的阶层渐渐脱离了乡土气息,但是毋庸置疑中国直到今天的乡土味都还是很浓郁的,所以在我看来不仅仅在基层,其实直到今天整个中国文化氛围中仍然不同程度的渗入了浓厚的乡土气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建设的推进,中国社会的乡土气息就会越来越淡。


 张译元

《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光辉历程中,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同时铸就了具有丰富时代内涵和民族特征的革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富政治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辉煌业绩的精神支柱,是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政治觉悟、意志品质、思想道德和工作作风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和革命风范。搞社会主义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样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扬这些精神。


  刘家蕾

《幸福之路》


 


在《幸福之路》这本书中,罗素不依任何高深的学说,而是把一些经由他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通情达理的意见归纳起来,制做出一张献给读者的方子,希望无数感到郁闷的男男女女,能够在此找到他们的病案和逃避之法,能够凭着适当的努力变得幸福。罗素自己曾经坦言,他的非哲学的通俗著作不是以哲学家的身份写的,而是以遭受世界苦难现状的普通人的身份写的,他谋求的乃是改善世界的生存状况,表达出世人谋求自由和幸福的心声。


蒋超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


 


本书关注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进程,将其逻辑进程置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变迁的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该书涉及了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精神分析学派、批判理论、存在主义、消费理论等,在分析具体人物与流派时,不仅关注这些人物与流派自身的思想逻辑,而且关注其历史情境以及这种历史情境对人的思想意识的建构作用,力图达到对哲学理念与历史生活之间的沟通。也只有如此,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真正构成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资源。


  

成彦彦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首先以王道富强为切入点,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剖析债务驱动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发展症结,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命题。金融是现代经济秩序中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不仅是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市场也需要它,两种类型的市场的区别仅在于创造的财富属于谁和流向谁。在资本主义市场,财富流向特权者,而在社会主义市场,财富则流向人民。


 

吴燕霞

《红星照耀中国》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对红色革命根据地进行了长达9年的新闻与信息封锁。19366月,在宋庆龄等人的帮助下,突破重重阻碍的斯诺进入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与红军将士共同生活了4个月。真实记录了自1936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 、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 、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项凌柯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国家文化安全》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国家文化安全》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基本观点、产生和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明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充实文化建设内容,明确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方向,也有助于我们以文化创新更好地传播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于经济全球化时代与国家文化安全攸关的意识形态挑战的各项因素进行了分类剖析,如网络发展、西方国家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霸权和扩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等,有助于我们从国际国内关系的互动中系统认识我国文化安全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面临的外部挑战及其原因。

最后,艾丹副教授做了精彩的点评,并当场讲解三年的研究生生涯如何选择所读书目,她指出,大家尽管大家研究方向不同,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广泛的涉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书籍,例如一些经典原著、原始资料的书籍,抓住有限的三年时间博览群书对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好处。其次在读的过程中要做好笔记和摘抄、多思考。她指出读书的目的在于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并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解决社会实际问题需要。本次读书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通讯员:吴燕霞




地址: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928号  邮编310018
Copyright © 2014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