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提高我院研究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价值,11月14日,我院在2号楼417室举行第56期读书报告会。郑显理副教授出席并担任点评教师,我院2018级全体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读书分享。本次读书报告会以国学“经、史、子、集”为源,同学们不但不囿于其中的国学根基,又结合了时下热点,整场读书分享思路清晰,独辟蹊径,让人耳目一新。

卫雅侨:《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章凡:庄子· 逍遥游的主题内容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郑珺:《诗经》开创了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正是由于对社会、民生的强烈关注与深情且精心的抒写,数千年来,诗歌赢得了社会和读者的推崇及巨大声誉。《诗经》艺术探索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使《诗经》避免了单一的平铺直叙而更为丰富多彩,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穿透力。
吴梦蝶:韩非子的历史观是在对道家、儒家、墨家历史观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道家、儒家、墨家的历史观基本上是主张复古的,他们都对古代社会制度理想化、美化,主张君主应当采用古代的制度治理天下。

张也弛: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
郑显理副教授肯定了同学们观点,并指出读国学要怀着一颗不复杂的心,用简单的方法去读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希望同学们内心平静谦和,保持大脑的清醒,才能看清自己未来的路,才能明确自己未来的目标。在咏颂国学中,涵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文脉,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通讯员:郑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