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学校首页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人物一】做学问是一辈子的事 ——访我院退休教师薛达教授

发布时间:2016-03-11  

  3月29日,我院第一小分队前往浙报公寓采访慰问我院退休老师薛达教授。刚走到公寓楼下,就有一位神采奕奕的老人对我们喊:“三个小姑娘,是你们来采访我吧?”健朗、和蔼,是我们见到薛达老师的第一印象。

薛老师今年已是81岁的高龄,1999年从我院退休,目前不担任任何社会职务,只参加了“老年理事沙龙”,做一些时政热点的讨论和理论学习。虽然薛老师听力不佳,但整个采访过程进展地分外顺利,在了解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后,采访正式开始。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薛老师送给我们的第一句寄语。他向我们介绍了略富传奇色彩的一生:生于1934年的薛老师,自幼家境贫困,父亲牺牲后一直是母亲带着兄弟姐妹几个在生活,比较艰苦。但薛老师始终坚信母亲的教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成绩非常优异的薛老师,在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少数能考上杭州高级中学的学生之一。15岁从杭州市高级中学毕业,一直担任班级班长,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薛老师说:“那时候,如果你的学习成绩不好,根本不能让同学信服。学习成绩好,大家才会相信你。”在年纪轻轻的17岁,薛老师还在就读高三,并得到学校的极大认可,开始从事中学政治工作辅导员工作,并且是国家第一批政治辅导员。但薛老师始终不放弃继续求学的念头,在恢复高考后,为争取获得参加高考的资格,曾写信给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同志,经过刻苦努力学习,考上北大历史系,开始了5年的本科学习,随后又留校进行研究生深造。研究生毕业后因婚姻关系回到浙江,开始了他的工作生涯。

  坚定信仰,真信,真教,真学

  在访谈过程中薛老师一直向我们强调,他们的成长是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的,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始终伴随他们的成长之路,当然也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妥善处理的问题。另外,他也强调,随着改革开发,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一部分人扭曲事实,说中国走的是资本主义的道路。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不变,只有内心的坚信才能保证我们的行为不出错。并指出,越是好的大学,经济类、社会科学类越要抓好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不能完全以西方教材为主。同时他也对我院教师提出两点希望:首先,他希望我们的老师要有坚定的马列信念,只有真信才能真教,真学,要解决真信的问题,除了认真学习原著,年轻教师要深入实践,到基层中去锻炼,在此他特地提及了当时我院的唐灵魁老师和肖香龙老师到基层挂职学习的事迹并予以充分肯定,他也希望我们的教师上课要有政治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并认为政治性和科学性是教师讲课的硬指标,必须做到。

  学问研究,三管齐下不放松

薛老师的学术成果,可谓是享誉四方。薛老师对我们现当代研究生学术研究的开展,也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一定要多读马列原著,到原著中去学习。薛老院长认为目前的研究生培养是存在问题的,不读原著或很少读原著的教学是有问题的,建议可采取“原著阅读+师生讨论+教师讲解”的模式,薛老师向我们分享了自己研究生期间的求学之路,阅读了大量的原著,才使得自己的学术水平能有如此成就;第二,研究生在做学问时,要多找原始材料,切勿盲目附从他人观点,不能人云亦云。基于此,薛老师还举了关于文革期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这一说法的例子,虽然当年这个说法是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薛老师一度也对这一说法持肯定态度,但经过后期大量的资料查阅,文献阅读,薛老师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此,薛老师希望我们研究生应该能有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敢于质疑与批判;第三,在论文选题时,要从现实生活中去思考,或者从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去找问题,他指出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出好的选题。

  学术热情,绵绵不息

  虽然薛老师现已退休,但学术研究、参与讨论的热情始终不减,从薛老师时常参加“老年理事沙龙”便可看出。薛老师对我国目前的时事热点,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工作,他向我们出示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的文件,阅读了其中的几个小节,认为重点的部分,薛老师都用红笔着重标注出来,他认为目前占领意识形态领地至关重要,要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我们马院的学生和教师要充分重视起来,做一名真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关于贫富差距问题,他认为,我国的相对贫困问题比较突出,而不是绝对贫苦,这一问题要认真解决,企业也要深化改革,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题。对于腐败问题,他则指出,目前腐败局面的严峻除了个人主观因素,客观环境也很重要,我们的干部组织生活会,是否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来预防腐败的滋生值得反思。

  整个采访持续了一个半小时,虽然时间不长,但我们受益颇多、感触极深。在采访结束后,薛老师坚持要送我们下楼,直到看着我们上了公交车,还在站牌不停向我们挥手道别。看着薛老师孤身离开的背影,有些孤寂,下回有机会一定会再次拜访薛老师,继续听他讲过去的故事。

  【个人简介】

  薛达(1934— )男,中共党员,浙江嘉兴人。

  1949年10月加入中国共青团,小学至大学成绩一直优秀,高中在杭高学习,1952年高中毕业前一学期留校担任政治辅导员,是当时国家第一批政治辅导员。1952年10月至1956年8月,负责物资调运工作。

  参加全国高考,考入北京大学,五年本科学习历史系世界近现代史专业,毕业后继续留校进行研究生学习。

  此后在上城区委工作八年,后又调入高校工作,1982年开始步入理论教学。1999年退休,2005年以后很少来校讲课,现在居住地不定期进行“老年理事沙龙”。

  采访人员:李小飞、徐梦怡、段松爽

  撰稿人员:徐梦怡、李小飞

  编辑人员:张燕、颜育众

地址: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928号  邮编310018
Copyright © 2014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