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学校首页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人物二】胸怀蓝天,情藏沃土——访我院退休教师谭劲松教授

发布时间:2016-03-11  
 

    在浙江理工大学的校园内,你可以看到这样一位老教师,步履坚定、脸庞微扬、精神矍铄;你可以听到他激情洋溢的授课、鞭辟入里的讲座和娓娓道来的交谈;你可以发现他日日刻苦,晨携饭菜出门,夜披星月归家,伏案苦读,撰文立说,假日无阻。他就是全国优秀教师——谭劲松教授。

    在一个初春回暖的午后,我们来到了谭老师的家中开始访谈。谭老师的家很简单、简洁,阳光能透过明亮的玻璃照到屋内,窗台旁有几株盛开的郁金香,给房间增添了几分色彩和生机。屋内还摆放着一个体重器,老师平时很注重锻炼,还幽默的说要控制自己的体重。书桌上放着打印好的《弟子规》,看得出来他在我们刚刚进门的时候正在看着。与此同时,书桌上还放着新买的IPAD,他说他的更先进,能插U盘,可见老师很与时俱进、也很享受生活给他带来的乐趣。就是在这样一个散发着书香与花香的氛围里,我们开始了与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老师之间的谈话。

  信仰马克思主义,积淀人生厚度

  谭老师作为马克思主义专业的老教授,我们自然而然的也就从专业课的学习上打开话匣子。当被问及在当前大学教育背景下,大家对马克思主义专业学习的态度时,谭老师很坚定说到:学习马克思主义,首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如果一个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人,却不去信仰它,那就是最大的讽刺。如今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很模糊,还没有形成概念。但是作为专业学习的研究生,我们已经进了这个门,就像这家娶了一个儿媳妇一样,一开始这个儿媳妇跟这个家庭没有关系,但是进了这个门,就是家庭的成员了,必须要遵守家规、孝顺父母,就要成为这个家的传承人。同样的道理,选择马克思主义这个专业,国家设置这个专业就是为了培养马克思主义的接班人。接着谈到这一专业今后的实际用途时,老师又说到:这专业对今后发展的有用跟无用,首先,国人喜欢用急功近利的思维去衡量。如果学习了一项技术就马上可以用,这是一种工科的思维。而学习马克思主义专业,你奠定的是未来人生几十年,并不是眼前,只有这样人生的厚度与积淀才会慢慢地散发出来,从而影响你们未来的人生。而对于如何学好这门课程,谭老师也有自己的方法,那就是博览群书,在研读专业书的同时,要学会思考,学会写作。把写作当成个人的兴趣,多读书,多思考,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任何成果的背后都是相当大的牺牲,牺牲自己大部分的时间,当今社会太过于浮躁,真正沉下心来读书的人很少,而大凡沉下心来读书的人今后必然大有成就。

  坚定正确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于当下一些“时髦”的热点话题,谭老师也有他自己的见解,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当下我国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之时,谭老师说到中国发展出现的问题都很正常。就像孩子跌跌撞撞学会走路,中国就是这样的状态,我们国家现在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不是问题,都不会影响我们的主流判断,我们要坚信我们可以处理并且会走的更远,无论前路有过多少坎坷,多少过失,我们最终会走向大同,只要我们坚信。而面对我抛出的当下年轻人面对婚姻以及房产问题时,谭老师更是用自己的观点引导着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他说到我们这代人被房子、车子、票子绑架,这个社会物欲横流,拜金主义达到极端。十八大之后,紧抓社会主义价值观,需要把我们这代人的观念转变、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去,房子、车子、票子不会比爱情、信仰更重要。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物质并不是不重要,但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高的追求。而最应该忧虑的是现在社会家庭父母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否能给予学生更高的追求。这个社会是不健康的社会,所以需要社会主义价值观。我们既是社会的享受者,也是社会的受害者,这个社会将你们的价值观降低到物质层面。听完这位老者此番话后,深深感到自我知识储备的确实,真正需要不断提高与自我的充实。

  谭老师不仅仅给我们传授着专业的知识,他还很关心同学们未来的发展,当有同学们选择毕业后报考公务员时,谭老师说到在十八大召开以后,在党领导下,今后的公务员条件会逐渐改善,同时也会更加地辛苦,将来的公务员是真正地公务,会逐渐地减少对私利的谋取,做到真正地为人民服务,同时也鼓励同学们在面对就业时要对自己充满信心。

  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

作为学院的老院长,他说到,马院是在2008年6月30日创立的,创立马院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并对马院的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期望。第一,一定不辜负所选择的专业,坚定自我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第二,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要认真读马克思主义的书,要读后人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尤其是习近平提出的关于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三,一定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要有责任感、有担当,为国家、为社会奉献的精神。活着并不只是活着,我为别人做过什么?为国家、为社会做过什么?爱国有积极爱国和消极爱国。国家的期望在同学们身上,民族的希望也在同学们的肩上。1840年是苦难的祖辈,1949年以后是艰苦奋斗的一代,而如今我们是享受的一代,但同时也缺乏责任感。所以希望年轻人能参与到国家的发展上来,不要做孤独的局外人,这是教育的缺失。并用他钟爱的座右铭激励我们: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而对于马院,谭老师也有千叮咛万嘱咐,希望马院的同学、老师和领导们,争取在浙江省高校下一轮申报博士点的时候能率先把博士点拿下来,大家能为之共同努力。

  后记

  当我开始坐在电脑前敲击着键盘写出这些文字之时,与谭老师的谈话已经过去一个星期了,但那份深深的教诲依然记忆犹新,他是一位多么令人敬仰的老师、朋友,与他的交流没有压力但很庄重。我想起大学本科时参加祭孔大典,三千学生席地而坐,这次的采访就像那个时候那么恢弘。我不能细细道来我此时此刻的心境,像春雨洗涤过的空气那么清朗,又像开了另一扇通往人生的道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有些人总在不经意间改变你的人生。责任、国家,我突然感到肩上的胆子不似从前那么轻,我门应该抬头看看我们活着的天空下,我们应该静静地思考,我们是未来,是希望,我们是真正黎明的太阳。

  【人物信息】

  谭劲松(1951年—),男,湖南益阳人,汉族,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享受校内特岗津贴的学术拔尖人才,兼任全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浙江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浙江省《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高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会长、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会员等职。谭劲松老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已,无私奉献。工作三十余年来,连续五届获得四年一度的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省部级奖,多次被学生评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先后荣获校首届教学名师、湖南省优秀教师、浙江省教学名师、浙江省功勋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1.人物简历

  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学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

  1976.9—1977.3 湖南师范学院政教专业进修

  1978.1—1979.1 湖南省委党校理论干部班 进修

  1980.3—1981.3 华东师大经济学专业 进修

  1984.9—1986.1 华南师大经济学专业 助教进修班

  1996.9—1997.2 中国人民大学 访问学者

  1999.9-2002.5 中共中央党校 经济管理专业 研究生班

  1993.10-2013 浙江理工大学 历任社科部主任、经管系主任、人文学院院长、法政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兼职:

  全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

  浙江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

  浙江省《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会副会长

  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常务理事

  浙江省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研究会会长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学科组专家。

  2.个人作品

  先后在《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经济学动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红旗文摘》等刊物发表论文 9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办课题10余项。主编、撰写《中国纺织经济》《领导科学与艺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著作十余部。

  采访人员:黄范文、应璐婷

  撰稿人员:应璐婷

  编辑人员:张燕、罗殷

地址: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928号  邮编310018
Copyright © 2014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