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6日,俞使超、徐晓燕、朱海蔚一行代表马院拜访了老教师黄赞雄教授,70多岁的黄老师虽已头发斑白,但硬朗的身体让他看上去精神矍铄,炯炯的目光中透视着独特的思维与非凡的睿智。在与笔者的交流中,黄老师说话举止都透着温和绵软,轻言轻语却又思维敏捷、条理清晰,时不时地抛出连珠的妙语,让人感到异常随和和亲切。
早年经历九曲回肠
黄赞雄老师是广西人,壮族,从小热爱文学。早年家庭贫困,父亲因战乱,维持不了一家人的生计,忧郁得病早早地去逝;姐姐出嫁的早,母亲将他和弟弟培养成才,十分不易,教授每每提及其母亲,都十分感慨母亲的栽培。因为是早产儿,早年身体孱弱,又因家庭缘故,一家人的担子就这样落在了一个瘦弱的少年的肩膀上。年少时因为经常劳动,砍柴挑水,现在脖子上还留有挑水留下的伤痕。小学到高中,都是半工半读。经济的负担,使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独立,衣服破了,书包破了,都是自己缝缝补补,然后再继续用。高中的时候,因为比较有才华,自己创作的剧本有幸在县城里演出,文工团团长得知后,热情地邀请其去文工团工作,同时允诺保送广西艺术大学。考虑到工资可以补贴家用,减轻家里的负担,他偷偷瞒着母亲工作了一学期,不料被母亲发现,在母亲的极力劝说下,才重回高校,预备参加高考。黄教授直到现在说起这段经历,语气中还是满怀对母亲的感恩之情。他说,如若没有母亲的坚持和培育,就没有他后来更好的成长。
高考结束,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历史系,虽未被第一志愿中文系录取,但他说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一次人生转折,对其以后的人生发展和文学创作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他说,对于历史专业,其实一开始也不是很接受,但是愈加深入学习,愈加觉得历史这个学科的有用性。它对拓展一个人的专业知识面,对提升一个人的个人修养,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科的学习,对思维的发展都很有帮助。他感慨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不要认为所学的专业没有用,即便是不喜欢的,只要学会学精都是很有用的。凭着专业在班级前几名的优秀成绩,他在大学期间每年都获得奖学金。教授爱好广泛,曾近担任过团总支的宣传委员。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的历史研究所,因对北京饮食的不习惯,几经周转,调回杭州。

文学创作乐此不疲
老师一直喜爱文学创作,虽然因种种原因没能成功选择到自己喜爱的专业,被转至学习讲授历史,但一直没有放弃心中的“文学梦”,直至今日仍旧坚持进行写作的道路。大学期间深厚扎实的历史学习功底,为其文学创作的独特性奠定了基础。他将自己所学的历史专业和爱好相结合,在历史的基础上创作文学小说,赋予小说以历史的底蕴,读起来生动、有趣,给人以历史的启发。这种对文学的热爱,源于文学对其从小的熏陶和浸染。在他上小学的时候,就十分喜爱看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是他阅读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保尔这一人物并没有随着年华老去而被教授遗忘,反而在他的脑海中愈发清晰,保尔浓郁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主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其精神生活最重要的支柱。教授满怀幸福地说起儿时听人讲故事,也爱好给别人讲故事的趣事,正是这种独特的人生经历,对文学创作组织语言,锻炼思维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职业生涯有声有色
教学30多年,黄赞雄教授主讲历史,特别是丝绸史和文化史,还主讲服装美学。当时进浙江丝绸工学院(我校原名)的时候,不懂丝绸史,后来将图书馆里的教材拿来自学,逐步了解并精通。因为热爱文学和美学,并且发现我国的服装设计,在美学上一直仿造他人,才没有专门的服装美学,遂又去自学服装美学,后将这门课发展成型。开课的《服装美学》有高达2000多人次的同学报名上课。教授反复强调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对于人生的发展是极其不可或缺的。在教学工作之余,黄老师还坚持参加文体活动。唱歌、演戏、写剧本,黄老师还参演过刘三姐话剧里面的李秀才。还有乒乓球、篮球都是黄老师的最爱。因为抢球十分厉害,同学们亲切地称呼老师为“拼命三郎”,对于这个称号,黄老师表示很喜欢。他还喜欢下象棋和军旗、打扑克、射击。直到现在,70岁高龄,视力也非常好,他笑着说,这也许跟自己喜欢锻炼有很大关系。
学术研究传递技巧
关于如何做学问,黄老师说,做学问方法很重要。有几个方法,一个是看别人的论文,发现别人没有涉及的方面,也就是关注前沿问题,在此过程中,发现别人不足的方面;另外一个方法要多读书,然后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书读得多了,发现的问题自然也会多,要学会抓住一个点,铺开来做研究。他强调专业课一定得夯实基础,只有基础打牢了,才能有辨别能力。怎样提高专业能力呢?他说,学习没有捷径,只有多看学术期刊、原著、专著,并且记录心得体会,慢慢积累起来。学习就像办一个工厂,既要有原料又要有技术,两种不可或缺,这样才能办好。学习过程中,要了解自己的专业方向,进行到什么地步了,什么没有解决,什么已经被解决,多动脑,多动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养成好的习惯。
另外上课不要开小差,弄不懂要马上去问老师,不管老师讲课水平高低,都要和老师学习,要辩证地看待问题。要坚持,但是在坚持下去前要有自己的判断,是否有坚持下去的必要,坚持下去是否有结果。因为自己才最了解自己。要多和导师交流沟通,不要胆怯,看问题要看准,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碰到烦心事可以看书。做好计划、定好目标、完善安排,才能有充实的生活。身体很重要,特别是男生,玩游戏一定要自控。现在很多同学不喜欢用笔记录,喜欢电子的,这样很容易忘记,因为电子书比较片段化,实体的书,可以反复看,反复学习,那感觉就不同了。

对同学为人处世的寄语
希望同学们也要有团结精神,要宽容,凡事不要斤斤计较,不要太争强好胜,这样才有更多的精力学习,做学问。所谓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要秉持着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心态,去包容他人,体谅他人。
大学的系主任曾经说的两句话老师想分享给大家:一、一定要耐得住,能坐冷板凳;二、要有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另外老师的古代汉语老师也有说过的话:壮志凌云,没有理想,没有志气,就无法成功。
学习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工作以后也要多看书,多锻炼身体,不要偷懒。凡事讲究“度”,不要太过,也不知进取。要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有更辉煌的人生。

采访人员:俞使超、徐晓燕、朱海蔚
撰稿人员:徐晓燕、朱海蔚
编辑人员:张燕、俞艺彬